近期有观点认为,【中国外交从战略理念到执行层面都已经完成了重大转变,邓小平时代的“韬光养晦”成为历史,具有习近平印记的“积极有为”成为中国外交新的指导思想。】 【“韬光养晦”作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,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东欧剧变、苏联解体、美苏对抗冷战格局瓦解的背景下被确立。它是从当时国际力量对比和中国国情实际出发,要求中国执政党和政府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,着重营造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。】 应该说,邓小平提出的这一战略思想是很不错的,在江朱时代之前还执行得不错。但随后的事实表明,所谓“韬光养晦”变成了“掏光养秽”,也即“闷声发大财”。 这就是,以官红二代及不法商人等为首,利用所谓“一少部分人先富起来”的改革,“掏光”了很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产。而与此同时,包养情妇二奶成为了贪腐官场的时尚,把“养秽”的大战略确实也贯彻到了位。周永康、令计划、薄熙来等政治红人,两桶油等大型国企、大量省份官场爆发的窝案连案,将这个“掏光养秽”诠释得淋漓尽致。 从军队看,长期任职的两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、徐才厚及其大量部署因为大量卖官鬻爵、贪腐惊人而被抓。在这样一个“掏光养秽”之后,牛皮哄哄、叫嚣战争的军中毛左们们,依附的只是“北洋水师”而已,还能够指望在东南海战场上“积极有为”?真如开战,必然是甲午战争的下场! 从对外经济上看,“一带一路”、“亚投行”等,看似声势浩大。其实对内是鼓励落后过剩产能,对外是输出泡沫和潜在危机。被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败坏的高铁,早已负债累累被批为大跃进并包含大量腐败违规。这种质量信誉广受质疑的盲目扩张,还想连同腐败一同推销到国外? 所谓的“积极有为”,看上去更像是“积极送钱”,无论是去美帝国的西雅图之旅,还是给大英帝国的核设施投资,可曾事先经过人大的论证,可曾经过人民的监督? 给俄罗斯签订的高价油气合同,给“金砖”们的巨额备用金,给缅甸、巴基斯坦和委内瑞拉等的巨额援助,给美英帝国的巨额投资。中国的“积极有为”的金钱外交,确实让全世界都“吃饱了”!唯独不见辛苦劳作了三十年,人均收入长期远低于GDP增长的中国人民最迫切的直接增长需要。 习近平曾经在出访时说,“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,对我们的事情指手划脚。中国一不输出革命,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,三不去折腾你们,还有什么好说的。” 在对内保持大量的军费和警费以稳固核心统治机器,对外积极送钱换来世界各国的“合作支持”或不批评之后,中国的统治阶层确实可能“没事了”,但忍受更深重剥削和压迫的将仍然是中国人民。 或许,统治者应该参考一下朱云来公子的提议了。 诗一首:《在沉默中爆发?》 养了小妾养老外,红杏一枝出墙来。 一腔热血变狗血,韬光养晦今何在? ![]() |
天道至大 | ![]() |
易道天成 |